自动发货>收到卡密后>用"QQ登录"方式到本站>在线充值它
资源导航

资源简介:

【戴锦华】镜中火焰:李沧东的[燃烧],今日电影与世界

“云端论坛”第二期“镜中火焰——李沧东的《燃烧》,今日电影与世界”。北京大学中文系戴锦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孙柏副教授、陈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魏然副研究员将通过视频与大家见面,从文本分析、文学改编、社会议题、电影产业等多个角度分享他们对于《燃烧》这部影片的思考与讨论。

镜中火焰

李沧东的《燃烧》,今日电影与世界

戴锦华

( 北京大学中文系)

“跟大家分享电影《燃烧》,不光是想推荐一部优秀的世界电影,也是想通过这部电影跟大家分享它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关于今日世界、今日现实、今日社会,我们置身其间的现实情境及困境。更有趣的是,我瞩目于这部电影,在于它同时进一步引发我们思考——电影是什么?今日电影之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爱电影的朋友们究竟爱什么,我们对电影究竟期待着什么?”

陈涛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寄生虫》和《燃烧》,对我来说,就是'新韩国电影'面对不断类型化发展时的两种类别。《寄生虫》是‘趋同’,非常规整而精致,处处体现了对于类型电影的要求或规则的遵守,但在类型片的框架当中去表达个性和作者元素,发挥一定的艺术创新性;而《燃烧》更像是‘另类’的作品,带有更强烈的李沧东的痕迹和风格,是比较明显的作者电影,与此同时也吸纳了一些类型元素。”

孙柏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齐泽克曾经围绕着希区柯克的经典文本《失踪的女人》给出精神分析学的阐发。他指出,‘失踪的女性’实际上标志着消失的客体成因、是欲望的原初对象,是‘小他者’。女性所标志的‘原初的欲望客体’,‘实在界的活动地带’使得女性不得不被所谓的现实生活、影片文本所提供的故事放逐出去,于是‘她’消失在影片文本的表层,但与此同时也占据了影片意义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位置。”

魏然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李沧东选择了《燃烧》,选择《燃烧》的火、光与热量,携带了福克纳式的饱满,也预留村上春树的距离与不易琢磨的想象空间,我们无法断言最终是真实的复仇之火还是只是钟洙笔下的一段叙事,但李沧东终究没有选择村上春树的天马行空和以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态度进行创作。”

讨论

环节

近年间,《寄生虫》《小偷家族》在全球的热映表明:因为全球化、贫富分化而丧失了上升空间的绝望的年轻人,突然成为了电影的议题并被电影观众以所谓的消费选择方式接受,《燃烧》这部影片同样如此。在讨论环节中,四位老师首先针对此议题,对这部影片的社会表达、社会主题进行了更深层地挖掘和探讨。

随后,四位老师以李沧东导演本人所提到的“电影死亡”为话题,继续追问并讨论:今天电影是什么?今天电影何为?一边是胶片死亡,一边是电影弥散,电影的视听语言所建构的影像无所不在,覆盖一切。在这样的情况下,二十世纪的艺术电影还能不能存在又该如何存在?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本月排行

  1. 1【邵鑫】古文观止

    8.58 GB

    46456548次浏览

    国学讲座

  2. 2【卢麒元】税改:不流血的革命

    1.62 GB

    6546784次浏览

    金融频道

  3. 3【卢麒元】如何跨越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的陷阱

    9.6 GB

    4575675次浏览

    金融频道

  4. 4【戴锦华】影片赏析 5集

    8.78 GB

    3543557次浏览

    电影学管理

  5. 5【戴锦华】影片精读 4集

    5.31 GB

    76574554次浏览

    电影学职场

  6. 6【戴锦华】影视批评全12集

    9.6 GB

    45654735次浏览

    电影学管理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