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货>收到卡密后>用"QQ登录"方式到本站>在线充值它
资源导航
当前位置: 博学网 >名师讲座 > 开放课程

资源简介:

 【王德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

王德峰是一位文化学者和文化翻译家,他曾在多个国家生活和学习,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在一场演讲中详细介绍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渊源。

首先,王德峰指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是基于逻辑思维的,而中国文化是基于关系思维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差异:当一个西方人看到一棵树,他会首先关注它的形态、种类和特点等,而当一个中国人看到一棵树,他会首先关注它的关系,比如它在什么环境下生长、它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等等。

此外,王德峰还指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另一个渊源是道德观念的不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权利至上,而中国文化中,关注的是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他解释了中国文化中“义”的概念,即在人际关系中不断追求平衡和和谐,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

最后,王德峰还探讨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业和管理的影响。他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长期的人际关系和信任,而西方文化注重短期的效率和成果,这导致了在商业和管理上的不同手段和策略。他认为要在跨文化交流中取得成功,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并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

总之,王德峰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从思维方式到道德观念,再到商业和管理上的影响,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王德峰在他的演讲中提到了很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其中包括:

1. 时间观念不同。西方文化强调时间的效率和比较,追求时间的精准和紧迫感,而中国文化则更关注时间的流动和循环,强调自然与宇宙的协调和相应。

2. 教育观念不同。西方文化重视理论和学术,更加强调对科学和技术的追求,而中国文化注重实践和经验,更加强调创造力和情感。

3. 社会关系不同。西方文化主张个人主义和竞争,更加强调个人选择和自由,而中国文化则更强调社会集体和关系,注重家庭观念和道德规范。

4. 文学和艺术不同。西方文化以描写和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为主,而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内涵和意境的表达,注重隐喻和象征的使用。

王德峰在演讲中详细探讨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通过丰富的例子和解释,展示了这些差异的深入根源和影响。他呼吁人们在跨文化沟通和交流中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实现跨文化理解和和谐共处。

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在当下,选择未来。

西方文化的引进

政治制度:比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议制)

经济制度:现代生产关系的体系--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文化:与五四开始, “德先生”“赛先生” 康德 黑格尔的哲学

两个基本问题

1.今日之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无论是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取得成功的少数成功者阶层,还是多数弱势群体,没有一个社会阶层有生命幸福感。没有一个阶层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整个民族没有精神家园,我们从一个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

所以国家主席提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目标。

2.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并不是由于资本逻辑的演进而终于形成了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独立的个人,彼此之间“按照理性做基础的锲约的原则打交道”,这一点至今未做成。中国社会处于解体的边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丢失。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的危机,不是靠法的理性,也不是靠资本的逻辑,靠一个民族的伦理精神。

“有历史,没文化”

“有文化,没历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何重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自己加的)

中西文化的根源在哪里?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日本--孤独的文明

勘误:亨廷顿在书中实际上并没有认为中华(sinic)文明是儒教文明,他明确说中国文明不仅是儒教,而且也超出了作为政治实体的中国。(29页)

来自弹幕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怎么向西方学习都学不成西方人的根源?”

我……欲言又止

“汉语存在一天,只要汉语仍然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我们就仍然在中国思想中,因此我们仍然是中国人。”

我又想起了都德的《最后一课》

西方--理性主义

有人问“日本人动不动缘分”,我立马想到的就是他们的物哀文化

《金刚经》 三句义

缘起性空

“缘会则生,缘离则灭,万事万物,无不如此”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是教授,皆非教授,是名教授”--这位同学举一反三得很快,是尖子生

“佛祖曰:乌俄战争,亦非乌俄战争,是名乌俄战争”--好家伙

论我在弹幕摘抄的那些句子

西方文化

语言学里的能指和所指

柏拉图“理念论”

“现实世界是不完善的,因为现实世界都是由感性事物构成的。而这些感性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模仿】”

“天下没有一把具体的锤子可以宣称锤子之理想”

西方 改造世界,而我们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西方--“历时进步论”

1.世界应当被改造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该。神秀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惠能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中西方文化比较认识

1.我们不承认一个彼岸的世界

2.我们中国人所能接受的整理,并不是逻辑的真理,是生命情感的境界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

博学网课程目录:

P1【王德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mp4

P2【王德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mp4

P3【王德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mp4

P4【王德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mp4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本月排行

  1. 1【邵鑫】古文观止

    8.58 GB

    46456546次浏览

    国学讲座

  2. 2【卢麒元】税改:不流血的革命

    1.62 GB

    6546783次浏览

    金融频道

  3. 3【卢麒元】如何跨越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的陷阱

    9.6 GB

    4575674次浏览

    金融频道

  4. 4【戴锦华】影片赏析 5集

    8.78 GB

    3543557次浏览

    电影学管理

  5. 5【戴锦华】影片精读 4集

    5.31 GB

    76574554次浏览

    电影学职场

  6. 6【戴锦华】影视批评全12集

    9.6 GB

    45654735次浏览

    电影学管理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