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货>收到卡密后>用"QQ登录"方式到本站>在线充值它
资源导航
当前位置: 博学网 >名师讲座 > 学习窍门

资源简介:

 【读书讲座】责任病毒

在这本书上写着“担当”两个字,因为这本书,是清华大学的杨斌教授推荐的。他们做了清领五种(清华领导力课程的五粒种子)的这个书籍。他认为这本书能够解决的,就是企业内没有人愿意担当的这个问题。

所以,他把“担当”写在这儿,但是书名叫《责任病毒》。

什么叫责任病毒?其实你只需要学会这个词,就对你的工作改善会有帮助。

你看,在组织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个特别大的难题。就你给一个员工授权,你觉得这个分工是不是应该足够明确,对吧。

我们很多人说,当然了,授权一定要足够明确。

明确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这个授权非常非常明确,明确到这个人说,是我的事,我管,不是我的事,我不管。

这时候你发现,组织的氛围发生了改变。就是有的人说,那我就只负责我这摊事,你又没跟我说过这事归我管。或者说,你如果真委托我管,好了,你闭嘴,你委托我管,我管,但你不要管。但是你如果要管,好,那你管,我不管。

如果组织当中出现这样的状况,要么我管,要么无关。这时候你就要知道,我们已经出现了中毒现象。

就是我们中的就是这个责任病毒,就是在分担责任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我们很难界定这个界限。

就是到底这个事,是要明确到谁负责,还是我们大家共同担责。共同担责的时候出了问题到底怪谁,这事应该怎么样承担。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存在着这样的状况。

我在我们的公司当中也会发现,有时候有的年轻人性子很急,容易受委屈。然后你说他说多两句,他会说,那你就不要让我管,因为既然你让我管,那你能不能不说。但实际上,如果不说,这事是有问题的。

所以,如何恰到好处地拿捏这个度,如何解决这个责任病毒的问题,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主旨。我相信它会帮到所有的个人、企业,以及组织。

这里边开篇有一个案例,就是纽约市的市长朱利安尼的案例。朱利安尼是纽约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市长。因为他经历了9·11事件。在9·11事件的过程当中,大家发现,朱利安尼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市长。然后带领着纽约市的市民一块儿来解决恐怖组织所带来的问题。

但是关于公立学校的一个决策,这时候朱利安尼所充当的形象,以及在媒体当中的表态,导致他招致了特别多反对的声音。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同样具备领导力的一个人,在两件不同的事情当中,会得到人们截然相反的评价呢?

这个作者说,因为从一开始,朱利安尼的表态起点就错了。在9·11事件以后,朱利安尼出来讲的最重要的话,就是现在是我们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时刻。

你看,他是和大家一起同舟共济解决这么一个巨大的困难。

但是等到这个公立学校事件爆发的时候,朱利安尼在媒体面前的表态是说,你们大家不要讲,这事我说了算,因为我是市长,当他说我说了算的时候,你发现这个叫作英雄的误导。

什么叫英雄的误导?我们在电视上看那些英雄片。英雄就是在遇到危难的时候,一个人挺身而出,然后解决了所有问题。大家都只要听他讲就好了,这么一个人。

但是那是电影,而且那是神话电影。在这种电影不断塑造的过程之中,你会发现,很多管理者和领导者逐渐地被误导。他们误以为要想获得大家的信任,要想能够带领大家解决问题,就要自己说了算。这个叫作英雄的误导。

所以小到一个球场上的英雄主义,各位,你们看那个篮球赛,如果打得不好的话,这个组里边有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然后总是他进球。

你发现,其他四个人就开始变得跟着跑得很慢,没有劲。然后拿到了球,反正就传给你,管它呢。这个人都被四个人盯住了,还是把球传给他,因为明星战术嘛,都是围绕着你打。

这是我们说,球场上的这种个人英雄主义。

然后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我们说病毒无处不在。就几乎所有的组织都会面临这个责任病毒的侵害。他的热情和他的责任感之间的那个分界线没法界定。

那么接下来,咱们来了解责任病毒的机理,就是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责任病毒。

这里边有一个案例,是一个叫作麦克的人。他是一家杂志社的总经理,然后他为了这个杂志社快速地发展,他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广告销售经理,找到了卡洛琳这么一个女孩。

然后卡洛琳来了以后,一直都干得不错,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由于整个杂志业的下滑,肯定会遇到很大的挑战。结果有一天这个卡洛琳非常忧心忡忡地进来,跟这个麦克就讲说,咱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可能要离开咱们了。那个我觉得有点hold不住,我管不了这个客户。

这个麦克一听就着急了,说这还能行吗,那我来帮你,跟这个卡洛琳一块儿来这个接待这些客户,给客户做提案。甚至最后变成了麦克亲自来写这个提案报告,亲自去进行答辩,卡洛琳逐渐地退化成为了他的一个助手。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越来越发现,怎么卡洛琳什么都不会呢,怎么她做什么都做不好呢。

然后卡洛琳不断地向后缩,最后发现说,反正麦克什么都愿意管。这个麦克什么都想管,麦克的手伸得特别长。

所以,双方都存在这样的委屈。麦克觉得我替你干了这么多的活,然后我才发现你什么都不会干。卡洛琳说,你什么都不信任我,你什么都要自己干,所以那干脆你干好了。反正老板愿意干嘛。

最终的结果是卡洛琳被解雇,然后麦克工作干得越来越累,最后麦克也被董事会解职。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责任病毒所侵害组织的一个案例,就是当我们上下两级之间没法掌握住,到底这个授权授到什么样的程度,大家应该怎么样共同参与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很年轻的时候,最早我办过一份杂志,跟这个麦克特别像,就是我带着我们杂志的那个市场经理,去跟一个企业谈广告的事。

结果谈完以后出来,我们的市场经理就要辞职,就跟我讲说,樊总我辞职了,我说你干吗,才谈了一次谈得很好,刚才气氛多好,干吗辞职。

他说,你都没有让我说过话,我觉得你根本不需要我,你自己谈广告谈挺好的。所以你用不着我,然后也可能不高兴,生气,转身就要走。

那件事给了我很大的一个震撼,就是我从来没觉得,我作为领导帮着员工去干活,竟然错了,我干太多了,然后这个员工觉得受到了这个侵犯,所以他就要辞职。

这就是我们说,责任病毒的本质机理,就在于我们的杏仁核。

回到我们人类的行为,你会发现大量的行为,是被杏仁核决定的。就是恐惧导致了我们产生打或者逃的想法。

我们一旦在生活当中面对压力,比如说一个广告客户,重要的广告客户要走了。哇,这时候压力来了,就觉得很恐惧,这件事情不能让它发生。

当恐惧发生的时候,杏仁核开始调动,杏仁核一旦调动,我们的大脑里边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打,要么逃。打,就是我进攻,逃,就是我躲避。

那打和逃,在职场当中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所有或者没有。所有,就是我要去控制,我要去做,要给我更多的授权。没有,就是我不管了,我交给别人,这事跟我没关系。

所以,一旦我们体内的这个杏仁核开始起到作用,我们出现了打或者逃的症状以后,人们就会出现两种方向。

第一种方向是打,就是承担起争取全部成功的全部责任。然后即使明知无望,也要努力抗争,忽视警告和信号,然后陷入麻烦,无法摆脱,最后导致失败。这就是麦克的行为。就是他觉得不行,不能输,所以我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导致的结果是失败。

然后另外一方,如果选择逃的方向,那就是尽量少承担争取成功的责任,专注于他人而不是自己的责任,感到权力被剥夺,感受到脆弱,从而会导致失败。这就是卡洛琳的那个角度。

所以,无论是你选择了打还是选择逃,最终的结果都是导致失败。无论你承担更多的责任,还是逃避更多的责任,最终对于组织来讲的结果,都是损失,都是失败。

那这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叫作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这个话,大家可能听起来比较奇怪。

什么叫主导价值观?其实就是潜规则,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我们大脑当中的潜规则,我们自己给自己定的这个潜规则。我们不会说出来,但是我们会按照它来执行。这里边包括这么几条。

第一条,叫作交流中只赢不输。就是我们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哪怕你做了一件错事,别人开始给你提建议,说你这事做得不对,我们都会在交流当中保持说,不,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那个事不是那样的,那个事其实我们试过,不行。

你看,我们在交流当中只赢不输,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人当面跟你杠得很厉害,回到家里边想一想说,哎呀,其实我说得不对,第二天跟你道歉。

那他为什么当面要杠得那么厉害呢?因为在所有人的潜意识当中,有一条,就是正面沟通的时候只赢不输。

第二条,叫作永远尝试控制局面。就是我要控制局面,我不能让局面失控,让局面失控,我会很担心。

第三条,叫作避免尴尬。避免尴尬,就有些问题能不说明就不说明,当面说这个太不好意思了,所以往往会导致大量的误会不断地蔓延。

在组织当中,我经常会跟我们的员工强调说,有问题别怕尴尬,直接去沟通,但是能够直接去沟通的人少之又少。

大家说那我以后就躲着点呗,那我就不提这事了呗,然后慢慢地形成一个疙瘩,在组织当中不断地郁结。甚至这根本就是一个误会,但是大家都不说。这是第三个潜规则,就是我们说避免尴尬。

第四条,叫作自始至终,我们要保持理智。我们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希望自己永远是理智的,所以我们很少爆发出我们的情绪,我们遇到情绪要爆发的时候,我们就绕开,我们尽量地不用情绪沟通,我们尽量用理智来沟通。

所以,这四个东西是我们的主导价值观,也就是我们跟别人谈判,谈话时候的潜规则。

那有时候偶尔会打破,你会觉得特别尴尬,比如你跟人突然发了一次脾气,用情绪去沟通了,你会觉得很难受,很沮丧,不舒服,这是我们要避免的东西。

并不是说你永远都要做到这个,因为你很有可能做不到,但是我们在内心当中,暗暗地要规避这四件事。

那在这个主导价值观之下,你会发现,合作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合作就意味着,你要把自己的责任交给别人,就有可能带来失控,合作就意味着你很难保持只赢不输,合作就意味着你要深入地沟通,就有可能带来尴尬,所以最后甚至如果带来了尴尬,你会产生情绪,你不能够在理智当中保持理智的沟通。

所以这个东西,这个主导价值观,是我们难以跟别人合作的最主要的原因。

那当我们不合作的时候,往往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叫黑格战略。

什么叫黑格战略?年纪小的人都忘记这个人了。黑格是里根时代的国务卿,我们小时候美国总统是里根,然后里根遇刺了以后生死未卜,这时候国务卿站出来冲着媒体讲说,现在起我来负责。就他来负责这个事引起了整个美国嘲笑了他几十年。原因是根据宪法,国务卿是第四位的继承人。根本没轮到你,前面还有三个人。

结果你突然站出来说,接下来我来负责,你根本负责不了。那这种叫作黑格战略,就是这事不该你负责,但是你挺身而出,你要负特别高的责任,这是我们说不愿意合作的时候的第一种表现,说你们都别说了,都找我,都是我说了算。这叫作黑格战略。

第二种模式叫作小而完美模式。小而完美模式,就是当你被领导说了以后,你说行吧,那我就不管了,那我就负责管好我这一摊。

然后你给自己的责任界定地变得更小。然后你用了一个花招,这个花招叫作重新定义成功。

什么叫重新定义成功?原来的成功可能是公司盈利,现在的成功是公司盈利,我管不了了,因为公司盈利被CEO拿走,他去管了,我来负责只要客户满意就行,只要复购率高就行,或者只要我的产品上线率高就行。

你看,他给自己重新界定了工作的成功,然后接下去,当这个大厦崩溃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当年在美国最有名的那个案子,就是财务造假案——安然财务造假案发生了以后,当所有人去调查安然的这些,甚至已经被刑事拘捕的那些高管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就是我没做错,我做的事都是符合规矩的,我把很多事都跟领导汇报过了,所以我没有责任。

你看,大家为什么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呢?是因为我自己重新定义了我的责任,我把我的责任缩小了,我反正在这块没责任,至于他们的责任,我看到了我不说。因为那不归我管,我已经失去控制了。

所以人类的两个极端,就是我们在主导价值观之下。如果我们强烈地要保持我们的主导价值观,我们不能够打破那几个禁忌,那么我们要么就是黑格那样,什么都想管,要么就是重新定义成功,什么都不管。

所以人和人之间,就是动态和静态的这种守恒。就是我们对于责任有一个守恒,你管得多一点,我就管得少一点,你管得少一点,我就管得多一点。

然后我们从承担过多的责任,慢慢地变成逃避责任,或者一生气又承担过多的责任,都会导致我们在工作当中非常吃力。

然后跟所有人之间的磨合,都会很痛苦,这就是我们说讲明白了责任病毒的机理,这个我相信跟所有人都有关系。

在家里边也一样,你跟你的孩子,要么你管,要么我管。早上起来叫孩子上学,是妈妈负责,还是孩子负责?

大量的家里边,最后变成妈妈负责这件事,就是一定要叫,你只要不叫,他就不起来。这都是责任病毒的表现。

那么如果一个组织被责任病毒侵袭,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第一个,侵蚀真诚而富有成效的协作能力。大家要么有力不使,使不出来,不愿意使劲,要么就是根本劲不够,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个协作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产生大量的摩擦,不高兴,生气。

第二个,影响与其他公司客户和供应商的合作。你想想看,供应商跟你之间也有责任的划分,哪些事是供应商负责的,哪些事你负责的,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怎么界定这个责任。

假如界定不清,那就打官司好了。

所以到最后你会发现,很多组织和他的供应商之间打官司,要靠法院来判断说,这事到底怪谁。这都是非常高的交易成本。

这个原因,就是如果你要分担责任,你就会分担控制权,分担责任就会分担控制权,分担控制权,就打破了保持控制这条原则。

然后如果你要分担赞誉和回报,就是大家说你做得好,这是你的成就,那么你就分担了只赢不输。你可能就会把赢的部分交给别人。

如果你深入沟通,你很难保证避免尴尬,然后假如你情绪波动,你没法保持理智,所以把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你发现对于组织的危害,就这样逐渐地产生。

在组织当中,互不信任和误解的加深,会导致整个组织机制的僵化,就是你别跟我谈别的,我只看合同上写没写,我只看我的手册上写没写,我只看领导有没有跟我说。

领导没有跟我说,对不起,说这没用。

你看,他根本不去管这个事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对组织有利。他管的就是我这儿没这要求。这个时候就带来了叫作机制的僵化。

我们随便想两个场景,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的交流,就很容易陷入到这种叫作责任病毒当中。

还包括两个公司合并,历史上有特别多的两个公司合并的案例。合并了以后,你会发现说根本搞不到一块儿去,因为大家说那是你的问题,这是我的问题,分不清责任。

所以,这个误解的加深导致机制的僵化。进一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决策能力的萎缩。

为什么决策能力会萎缩?你们想想看,一个公司里边,有一个遥控的董事长。

然后这个董事长,并不是冲在第一线了解事实情况的人,但是他是最有权威的人。所以董事长总是决定这个事应该怎么做,那个事应该怎么做。这个组织的决策是不是开始萎缩,它的正确率会高速地下降。

然后CEO开始能力衰减,因为CEO本来你挖他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我挖他是因为他很厉害。我把他挖过来了,结果挖过来了以后,随着一个强势的董事长和一个弱势的CEO不断地互动,你发现他没那么厉害。看走眼了,又看走眼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在组织当中,经常会说这样的话,叫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各位理解了吗?原理就在这儿,就在于整个组织的决策能力在萎缩。

所以,你说,如果按照一个强势董事长的方法,那就是说所有的事都是我说了算。这是一种萎缩。

还有另外一种萎缩,就是如果大家争执不下。好了,从众吧,大家投票。

你知道一个组织内部,千万不能大家投票来决策。投票来决策就是叫作陷入从众压力。这是一个不牢靠的决策,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或者是贴近科学的决策。

因为这种决策方式,大家能接受而已。所以,会出现一个平庸的决策,所以这依然是那两极。这些东西是我们说责任病毒所带来的对于组织的危害。

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怎么才能够解决责任病毒的感染问题?

首先我们说目标是什么呢?目标是我们能够产生良好的、有说服力的选择,同时不妨碍主导价值观,不触发我们的责任病毒,就是我们能够和和气气地把这事给解决了。同时不要让大家觉得说,我好尴尬,或者我失控了,我觉得不舒服。

那么要理解这个过程,我们首先得知道这么一个梯子,这个我们在《可复制的领导力》里边曾经讲过,叫作推理阶梯。

推理阶梯是这样一个梯子,这个梯子讲的是什么?就是每一个人形成一个观念,我们一定不是凭空形成的观念,我们一定是从一个梯子一个梯子爬上来的。

第一个台阶叫作选择数据。就是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数据。各位,在这一步的时候,你觉得你是客观的吗,选择数据你是客观的吗?

这一步就开始不客观了。因为心理学上有一个孕妇效应,就是当你怀孕的时候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很多孕妇。或者你老婆怀孕的时候,你走在大街上,你发现很多孕妇。

然后你开一辆车,你上街你会发现,开这个车的人特别多。

真的是有那么多孕妇吗,现在生孩子比过去多吗?不是,只是因为你对这个事敏感。

所以,当我们对某些事敏感的时候,我们选择数据跟别人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从选择数据这一步开始,人就已经是不理性地朝一边偏了。

然后接下来我们会对这个数据进行诠释。就这个数据说明什么,然后诠释了以后,这里边又加入了自己主观的观点。然后给这个数据命名,就这个数据我们把它称作什么。然后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理解和评估。最后达到一个行动,决定怎么做。

你看,你们注意,我这个手比划是斜着比划过去。原因就是这个梯子,不是直着往上爬的,是随着你的偏见越来越偏,这是你的这边的选择。

比如我把这个人叫桑迪,那么另外一个人叫查理,查理的老婆没怀孕,然后查理选择的数据,就是另外一组数据,或者查理开另外的车,选择另外的数据。

然后这时候你发现查理的梯子朝这边偏,因此到最后我们双方就同一个事达不成一致,或者我们的见解不一样。

原因其实根本不是我们俩,一个好人,一个坏人,而是我们从一开始选择数据,以及对这个数据的定义就完全不一样。

在推理阶梯当中,我最常举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里边曹操杀蔡瑁和张允。

各位记得吗,曹操杀蔡瑁和张允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推理阶梯。给他搭梯子的人就是周瑜和蒋干这样的人。

蒋干盗书,然后周瑜在捣乱,所以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他选择的数据都是对蔡瑁和张允不利的数据。

然后这时候再拿到一封信,蒋干拿回来一封信说,你还要杀我的头,这不要命吗。

然后再往后看,他又给予这个数据一个意义,说万一他这么做怎么办,然后最后决定自己的立场,然后采取行动说推出去斩了。就整个这个推理的发生过程,是一瞬之间完成,来自于曹操的多疑的特性,和其他人给他提供的不同的数据。

所以,当曹操斩完了蔡瑁、张允以后,你们记不记得,他当时说了句什么话,看那个《三国演义》记得吗,曹操刚手起刀落,把那俩人杀了以后,曹操说,慢,说了一句慢。

然后这个大家说来不及了,头已经砍掉了,你知道曹操那时候想什么,曹操想的是,唉呀,很有可能是一个推理阶梯。

就曹操如果当年能够学过推理阶梯这样一个概念的话,他就不至于这样莽撞地做出这么一个决定。

所以对于所有的组织来讲,我们都得知道说,人和人之间选择的不同,其实最大限度,是来自于推理的不同。这个推理阶梯是不一样的。

那么推理阶梯分叉,是从哪儿开始的呢,注意到了吗?是从数据开始的,就是如果我们双方,都不能掌握一样的数据,我们最后的结论一定是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走的。

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整个决策的流程的设计应该怎么做?

第一个原则,就是我们首先要能够做到把观点和个人分开。就虽然你有这么一个观点,你存在这样一套推理,我不认为这个观点代表你,我认为这是咱们团队所拥有的一个不一样的观点。

然后这是咱们团队所拥有的另外一个不一样的观点,这是我们团队当中能够有这么多不同的观点,这是一个好事。而不是说这个观点赢了代表你赢,那个观点赢了代表你聪明。

不是,要消除这种用观点代表人的特点,孔夫子其实在《论语》当中都讲了,不因人废言,也不因言废人。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观点和人,我们要分开,这是第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能够打破只赢不输。因为没有输赢,这是我们大家想出来的观点,就没有个人的输赢了。

第二个原则,我们允许测试,可以发言。就是在所有的观点到底行还是不行的时候,我们允许做出一些测试的这个行动。然后向大家所有人保证说,如果你有异议,你一定可以发言,你可以讲出你的异议,对于你的异议,我们也可以做出相应的测试。

你看,这一点能够保障什么呢?能够保障我们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保持控制。就是所有的人,为什么不愿意参与很多活动?就觉得我被剥夺了,我的话没用,我说什么反正你们也不听。

不是,你说什么大家会听。但是我们有一个流程去测试,测试完了以后,我们再来决定该不该做。

第三个原则,叫作兼收并蓄,不论多古怪。就是我们有时候,做头脑风暴的时候,我们会鼓励大家说出很多古怪的想法。

然后当你在这个头脑风暴当中,出现了很多古怪的想法,领导也没有发脾气,领导还在笑,领导觉得挺好,记下来。

这时候大家就不觉得尴尬了,说更多更深入的东西,或者更多跟个人有关的东西,大家也不会觉得尴尬。因为我们这个讨论会非常开放。

所以,如果他能够不怕只赢不输,如果他能够保持控制,如果他能够回避尴尬,那么他相应地就能够保持理智。这四条潜规则得到了尊重。

接下来我们来看,在这么一个基础之上,我们应该怎么去完成这个开会的结构,在开会的时候,这个作者给出了这么一张图,这张图上,是整个一个开会决策的流程。

结构化决策流程一:形成选择。形成选择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无论哪一个决策,我们都要把这个问题转化为至少两个互相独立,或许能够解决问题的想法。

至少两个,因为在团队当中,如果只有一种声音的话,是不利于决策的。我们发现这边没什么好选择的。这时候问问大家说,还有别的想法吗,至少两个,完全可以多于两个。这个叫作形成选择。

形成选择才能够进行我们下面这一系列的、带有安全性的这种讨论。

结构化决策流程二:头脑风暴,找出可能的想法。

我们已经有两三本书,讲过关于头脑风暴的话题,《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那里边,就有关于头脑风暴这个问题。

头脑风暴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原则,就是欢迎一切想法,无论对方说多么离谱的东西,你都能够接受,都能够记下来。因为头脑风暴不代表着决策,但是如果你有这么开放的态度,大家才能够避免尴尬,才会更愿意提供更多的顾虑和想法。

所以头脑风暴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扩展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

我们在这儿还要补充一点,就是在头脑风暴,每一个人讲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这个作者建议,要尽量地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

就是你提一个建议,讲出来的时候,你不要只说这么一条建议,你应该带着情感,带着想象,把那个状况描述出来。这种描述出来讲故事的方法,更容易把大家带入到情境当中去。

结构化决策流程三:规定条件。规定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完成这件事,我们必须得满足哪些条件,那假如满足不了这个条件的话,我们就把这其中的一些主意就排除掉了。在规定条件的部分当中,就有一系列的建议就被拿掉了。

结构化决策流程四:确定决策障碍。就是让大家提难以实现的条件,这时候你注意,我们在严苛地讨论所有的想法。但这个过程当中,想法跟人是分离的。

而且在提这个严苛的、难以实现的条件的时候,我们最欢迎那个最严苛的人发言。就是你能够想到的最糟糕的,最难以实现的东西,你给咱们讲出来,因为我们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你必须得考虑到最困难的状况。

所以,这时候我们所用的方法,叫作反向工程。反向工程就是我们必须得能够找到这个充足的条件和保留意见。然后把这个想法要限制死,让最怀疑的人说话。

这时候大家想了这么多以后说,唉呀,怎么办,看起来很难。

结构化决策流程五:设计有效的测试。设计有效的测试,就是我们现在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效果,那么我们能不能小范围内测试一下。

小范围内测试一下,如果达到的数据是什么,我们就认为这个条件可以满足,如果条件不是,我们就不能满足。

这个测试既可以是测试,也可以去寻找。就比如说这方面大家有没有数据,谁能够找出一两个数据来支持这件事情,这也是完成测试的过程。所以,第五步我们叫作设计有效的测试。

结构化决策流程六:分析。就是拿测试结果出来分析。

结构化决策流程七:做出决策。在分析的这一步,我们鼓励让最怀疑的人来做分析。就是如果一个组织当中,最怀疑的人做了分析,他的结果是认为,这个事都可行的话,那么这件事才是真的可行。最终我们来做出决策。

就是从各种不同的平行维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先提出来,它是有这个好处的,然后再从负面的角度讲,它有什么问题。然后再从解决问题的方向来分析,来做创意,怎么样修订它。最后达成一个一致。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好处就在于,如果你试一下的话,你就会发现,所有参与过这个决策流程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推动这个决策的人之一。哪怕他一开始是反对的,但是他在寻找这些约束条件的过程当中,他自己也慢慢地说服了自己。

所以最终才能够真的达成一致,这里边让我想到,我们讲过的一本书叫《认同》。

《认同》那本书里边讲到说,有很多组织为了回避矛盾,我们为了形成一个统一的决策,很多领导会干吗呢?会让那个反对的人不要参会,就是说别通知他,别通知他。然后现场这么多人来举手,同意,好,通过了,就行了。

我们以为这样决策是最快的,但是各位这样的决策往往是无效的。原因就是你现场那些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出来,然后大家就这么决策了。决策了以后,有一批人说我就不同意,不配合。

所以到最后,你的看似大家认同的决策,完全执行不下去,这是很糟糕的。

而《认同》那本书就告诉我们说,对于一个矛盾和焦点的问题,能够展开丰富的讨论,甚至你们俩在会上能够争辩,这时候这个论题才能够受到所有人的重视。所有人才会认真地听,这里边到底什么问题,然后听明白。

听明白之后,最后形成的一致的决策,大家才能够认为说,诶,这是对的。因为我都听明白了。

所以,不要回避矛盾,不要想办法把一样的人归类在一起投票就解决问题,这都是责任病毒的表现。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让大家能够按照这种结构化的流程,既尊重了他们的潜意识,潜规则,同时又能够让大家达成一致的结果。

只要你试一下就会有效果,因为我平常开会,经常用这样的方法。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来寻找约束条件,然后讨论怎么解决。

我们赞成一个观点,或者反对一个观点,都不是因为说这个观点,是他提出来的,或者是另外一个人提出来的,而是这是我们大家头脑风暴出来的东西。

我们大家头脑风暴出来的东西,一个一个地筛选,选出了最后我们认为合适的东西,这个过程当中,才能够让大家既有参与感、有责任感,又愿意干活。这就是我们说结构化的决策过程。这是第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你会发现它的前提是,我尊重你的那个四个框架,但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还可以进行更深入地探索。深入地探索,就是我们能不能改变我们的框架。

什么叫框架?我们在生活当中有这样的说法,说这个人有一个什么样的框架,或者说这个人有一个什么样的脚本,这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隐喻当中。或者这个人存在什么样的认知偏见。这几个词是一个意思。就是我们大量的人在生活当中,是生活在隐喻当中。

就比如说,你去参加董事会的答辩,董事会找你要去给他们做答辩。你说我现在去上战场了。当你跟大家说,我现在去上战场的时候,你会把自己定义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你是一个角斗士,你是去跟董事会搏斗。

这时候你跟董事会的态度,就陷入了角斗士的这个框架当中。这是一个对抗的态度。

然后说,有的人说婚姻就是一场交易。

你看,当你把婚姻比喻成一场交易的时候,那么就充满了算计,充满了风险,充满了尔虞我诈。要签很多的合同,协议,对吗。婚前的,婚后的,这样各种各样的东西。因为你的框架当中,认为婚姻是一场交易。

然后有人说创业就是一场冒险。有很多人认为创业是一场冒险,千万不要小看这句话,这句话会影响到你创业的行为。

因为如果你在潜意识当中,认为创业就是冒险的话,你把它作为一个隐喻的框架出现的时候,你就容易做很多赌博的行为。你容易在某一刻说这次咱们赌一把,因为创业是冒险,这是我们的框架。

还包括我们征服了什么什么,这个公司已经被我们征服了。

你看,你把对方视作被征服者,这是一场你赢我输的战斗。所以,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框架,什么样的脚本,什么样的隐喻,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认知偏见。这是一个意思。这就是我们头脑内的那个潜意识当中的那个框架。

所以,我们能不能够往前再迈一步,不仅仅靠前面所讲的那个结构化的决策流程,而是靠我们自己能够改善我们的框架,叫作主导框架的对比。

我们能不能够把这个主导框架改一下。这个是这本书里边,我认为特别有价值的一个部分。就是我们过去的主导价值观,那四条再强调一下,只赢不输、保持控制、避免尴尬、保持理智。

那么这四条主导价值观所带来的,我们在生活当中的框架是什么呢?我们会认为我自己知道正确答案,其他人不知道,或者其他人存心不良,然后任务是让其他人以我的方式来做事。

这就是我们过去的这套思维框架,这套思维框架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跟其他人要么对抗,要么逃跑,很难合作。因为合作起来,你就代表着会挑战我们的框架。

那如果我们勇敢一点,把它改成什么呢?就是改成我有大量的数据和经验,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全知全能。可以吗?我听到别人有更好的建议和想法,我愿意听一下。

这就叫作我有大量的数据和经验,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全知全能。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对于其他人,其他人可能会看到我所未看到的事情,这可能有益于我的理解。盲点象限。我们自己会有很多盲点象限,自己看不到,所以其他人未必都是无知的,未必都是存心不良的,其他人有可能有很多善意的提醒,有很多建设性的东西。

然后在任务层面,我们过去是让其他人按我们的方式来做,那么现在的任务是运用集体的智慧,以使我们大家做出最佳的选择。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框架变到这样,我们能够稍微放松一点,我们不把周围的人,都视作洪水猛兽,不把大家都当作侵害你的人,妨害你的人,对你居心不良的人。这时候你发现,你周围的朋友多了很多,你就不会那么紧张,压力那么大。

那我知道这个事非常难做,这个作者也知道这个事非常难做。作者说,一个人养成这样的思维模式和框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然后你让他突然变得这么放松,开放,相信别人,很难做得到。

这个作者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他说我不希望你能够做得到,我只希望你给自己五分钟的机会。

五分钟的机会,也就是说当你想要去做对抗,或者逃跑的那一刻,当你想跟对方用原来的框架去交战的那一刻,你提醒自己一下说,咱就试五分钟,就试五分钟。假装这些人是好人,然后跟他们用五分钟好人的姿态来沟通。

这个作者开始观察,观察的结果是大量的人五分钟之后,就停不下来了。然后他就会持续地这么做下去。

其实人生当中,我们可能只需要这么一个五分钟测试。我们只需要给大家一个这样的机会,让大家放松一下,然后我们慢慢就会发现说,用这样的方法柔软地解决问题会相当容易。

所以,当你把大家当作合作者,所有人都是合作者。这时候你发现,你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多。

而如果你把所有人视作是说要小心,这些人可能是坏人,就躲着点,这时候你发现,其他人要么就离你远远的,要么就对你发起进攻。这就是我们说,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的原因。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给自己一个机会,回家对自己周围的人进行一次五分钟测试。软化一点,对他好一点,相信他一点,给他一点权力,给他一点责任,这时候你发现,人就变化了。

好,接下来,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叫责任阶梯。就是我们怎么样跟员工谈话,或者我们怎么样跟我们的上级谈话,能够把这个责任分派得更加清晰,能够让我们出了事以后,双方不是急于推卸责任。

这里边有六个等级。就是责任阶梯这个工具的目的,不是决定由谁来负责,而是对责任进行分配。

这一件事不是说,要么你负责,要么我负责,而是这一件事当中咱俩都有责任,但是咱们要分配,所以我们大家共同担当这个责任。而不是说是我的就不是你的,是你的就不是我的。

它的核心主旨是要调动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就只有他调动了责任感和参与感,这时候他才能够更加有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那么在这个责任阶梯里边,有六层。这个六层从下往上一层一层地变化。

第六级是什么呢?

责任阶梯等级六:把问题堆在对方的桌子上,摆出一副无助的样子。就像卡洛琳当初去找麦克一样,说这事我做不了了,怎么办,这客户要走了,你来做吧。这是第六级。

第六级的特点,就是我决定不负责任何事了,这事你来帮我做。这是逃的那种状态。

责任阶梯等级五:请对方来解决问题,但是你一定要在旁边观看和学习,以保证你下一次可以自己解决。说这次这事你帮我做一下,但是我在旁边看,我会学。然后下次我应该就学会了。

这就是我儿子经常跟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我儿子说,爸爸你帮我弄一下,我在旁边看。

这是第五级。不要小看第五级,这个第五级和第六级,这么一点点差别,就有可能能够避免责任病毒的发生。

因为第五级表现出了愿意承担责任,而第六级的特点是,我不行,我干不了了。

责任阶梯等级四:向对方描述问题,并请他们将问题结构化。就是你问问你的老板说,现在有这么一个情况,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不能指点我一下,让对方给你提一些建议。这个叫作让对方把问题结构化。你希望对方帮忙,但是你自己更愿意参与,这是第四级,你没有完全放手。

责任阶梯等级三:向对方提出几个想法,并请他们帮你做出选择。说老板这件事我有大概三个建议,你看,你觉得哪个更好。一 二 三,这是第三级。这时候你更具支持性,你更愿意做这件事。

责任阶梯等级二:向对方提出几个想法,以及自己建议采用哪个方法。就是这事我大概有这么几个想法,我觉得第一种可能会更好,老板你觉得怎么样。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这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平等,就是越来越接近同事的这个关系。

责任阶梯等级一:考虑各个选项并做出决定,然后最后通知一下对方就好了。

这是第一级和第六级之间的区别,你发现从第六级到第一级,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变得越来越愿意干这件事。

你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是什么呢?就是大量的人,经常选择的不是一就是六。就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要么是一,要么是六。一,就是全是我干,我自己干完了告诉你一声就完了。六,就是我干不了,你来干。

凡是一和六用得过多的,就是我们说责任病毒发作的地方。

那么我们要能够知道说,在这中间还有二三四五,这四个台阶。我们如果有一件事拿不准,我们可以试试看能不能够请别人,帮你坐在旁边看一看,能不能够提出问题向对方请教请教,能不能自己找出几个方案,来让对方帮你选一个,能不能自己选出一个方案,来让对方帮你过目一下。

你看,一级一级的代表着我们和他人之间水平的差距。然后这么慢慢做下去,你才能够非常准确地做到第一级。这就是我们说责任阶梯的应用。

这个工具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应用的场景,这个我需要跟大家念一下,说通常当下属们要承担一些新的责任的时候,他们会感到紧张,他们会面临一种左右为难的局面。

他们可能会怎么做呢?

第一,掩饰住紧张情绪并接受任务,努力投入工作,但是可能会失败。一个新人跑来跟你干一个事,他怕你觉得他不会干,他说我干了,我干了。然后可能会失败。

第二,他们承认自己紧张,被别人视为没有能力的人并被排挤到一边去。如果他们想让麻烦来得晚一点,他们就很有可能选择前者。让麻烦来得晚一点,就是我管它呢,我先做,做到最后发现做砸了。

然后如果他们想表现出自己的紧张,并且希望别人帮他们做出决定,他们可能会选择后者,就是我什么都不会,你来帮我做吧。这是我们说新人常出现的状况。

责任阶梯使老板能够提供一个等级菜单,而避免了让下属面对极端的局面。这样一个清楚的范围的存在,使下属感到舒服一些,他认为自己不需要掩饰,或者表达出紧张情绪。

它还为具体地讨论这些感觉,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环境。

注意,让下属感觉舒服一点,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要那么舒服干吗,谁照顾他的情绪,还没人照顾我的情绪呢。都说你不容易,我容易吗?!

你看,很多领导喜欢说这样的话。

让下属感觉舒服一点,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即使仅仅是让他们来参与这样的对话,他们也要压制住自己的主导价值观才行。这样的交流使下属承担起与其能力相一致的责任。而上司则会更有信心,也能平衡好自己的责任水平。

所以,不要怕尴尬。

就是你比如说,你做一件事,你说小张我现在帮你做,你要看,你要学习。其实说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这句话是要打破尴尬的。

有的人怕尴尬就会说,那行,这次我帮你了,你走吧,就做了。做完了照样学不会。

所以,你没能够从第六级变到第五级,所以这本书里边,给我们的这是六个责任阶梯,让我们能够知道说,既可以是员工对上级用,也可以是上级对下属用。

你想想看,上级建议下属说,你现在这个状态,你可以跟我用三级的方法沟通,或者你可以跟我用四级的方法沟通,我觉得你已经可以做到二级了。这就是上级培养下属的一种口吻。

那同样,这个工具也可以是下属对上级用。当我们去找上级的时候,想想看,我们真的是要给他“六”吗,还是我们可以试试“五”,试试“四”, 对吗。表示出我们柔弱,做不了,但是我们希望学习的态度,我们愿意参与的态度,这时候才能够打破那个责任病毒。

这个工具这么用心,它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二元判断,就是生活当中,我们就喜欢二元判断。二元判断——行还是不行,可以还是不可以,你觉得我到底是能干还是不能干,你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你到底爱不爱我。就这样。

人们在二元判断当中非常容易抓狂,就觉得你如果不是欣赏我,那你就是不欣赏我,但是你就不能够接受说,我现在不能够做到充分地欣赏你,但是我觉得你有进步的余地,我对你很看好,这种态度。但是人很难接受。

人们喜欢二元判断,要么就是好,要么就是不好。但实际上,我们有六个阶梯可以选择。这个方法,我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够尝试使用。

那学会了责任病毒的这些工具和方法以后,我们要学会最后一件事,就是重新定义领导和追随。

就是过去我们认为,领导单方面承担责任,其他人不要多嘴,这就是我们叫英雄式的定义。

然后追随者是什么呢?你既然是我的追随者,那好,追随者被动接受,服从,不要添麻烦。这是追随者的定义。

所以,这就是我们过去的,这种对于领导和追随的定义。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换一下,我们能不能把单方面的划分责任,变成通过对话来划分责任;我们能不能够把承担过多责任,变成根据能力来划分责任;然后我们把承担过多责任而不容争辩,变成责任划分可以讨论;然后自己检查自己的表现,变成公开检查表现。

这时候你发现,领导的定义,变成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定义。

那更有意思的是追随者的定义。追随者,我们能不能够把允许单方面划分责任,变成通过对话来划分责任;我们把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变成根据能力来划分责任;把放弃责任而默不作声,变成责任划分可以讨论;自己检查自己的表现,变成公开检查表现。

你们没发现,这里边有个奇怪的地方吗?就是重新定义出来的领导和重新定义出来的追随者,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对话划分责任,根据能力划分责任,责任划分可以讨论,公开检查表现。

所以,在未来的组织当中,你会发现领导和追随者的界限,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就是我们大家,要一起共同承担责任,推动这件事情。

樊登读书做得好,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作用,是所有人都在努力地使劲做这件事情,没有人可以把它独揽。同样出现了问题,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也是所有人共同来面对这个问题。这就是共担责任的一个特点。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到追随者和领导者,其实有着本质上一样的部分。就是我们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都需要公开地讨论这件事情,深入地探讨如何进行责任划分,并且勇于参与到承担责任这件事情当中去,不把做失败一件事情当作是评判,而是一个成长的机会。这时候人们才会更愿意去承担责任。

如果一个组织当中,所有人只要做错了事,只会被惩罚而没有进步,那么大家的方式,就是最好我不要承担责任,因为不碰篮球的人不犯规。那你领导喜欢骂人,那就问领导好了。

所以,到最后你会出现一个状况,就是领导的容错率很低,但是领导自己一个人犯所有的错误。因为领导犯错,甚至没有人愿意说话。因为反正你是骂人的那个人,我们是追随者,我们不愿意跟你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所以,这本书当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亮点:

第一个,就是它让我们知道了,我们潜意识当中的那个机制。我们的主导价值观那个东西,我们虽然平常都不说,但是我默默地遵从。

第二个,它给了我们一套结构化的去决策的开会的工具。

第三个,就是让我们知道,我们的主导框架是可以改变的。给自己一个五分钟的机会,让自己更开放一点去相信别人。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知道说,责任阶梯有六种不同的、分担责任的方式。我们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跟领导讨论这件事情,这时候你才能够尽可能地消除责任病毒。

那你说能不能够完全消除得掉呢?人性的弱点是很难战胜的,总会有那么一刻,你会觉得说这事又不怪我,但是当你出现这样状况的时候,从今以后,我希望你脑海当中,能够蹦出四个字——我是不是被责任病毒感染了。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这个书名,就只要你知道说,我是不是被责任病毒感染了,这一句话,你就会好很多。然后你的组织也会好很多。

那么避免逃避责任的七个步骤,这书最后给了一个总结。

避免逃避责任的步骤一:叫作设想旅程的终点。设想旅程的终点,就是假如你是那个英雄式的领导,或是你是那个受气包似的跟随者,你都可以想一想,五年以后我们的组织会怎样,或者十年以后我的工作会怎样,你一想到那件事情,你就知道我得改变。否则的话,我永远是个受气包,我永远是累得半死的一个英雄。这时候你发现,想到终点,想到终点就有了改变的勇气。

避免逃避责任的步骤二:重新看待另一方。就是不要把对方视作一个笨蛋,不要把对方视作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那是一个富二代,那家伙就不上心。

你看,这都是我们给对方贴的标签,但实际上对方可能会觉得,你是一个暴君,你根本就不听我们讲,你没有给我发展的机会。双方都要改变对对方的看法,因为双方都希望公司好。

所以双方一定在努力地做一些让公司好的事,只不过沟通不到一块儿去。所以,这是我们说,第二步,重新看待另一方。

避免逃避责任的步骤三:挑选一个急于解决的问题。你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要解决,刚好练一下。找一个练手的机会,挑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避免逃避责任的步骤四:进行一次责任阶梯谈话。从那六个阶梯当中找出一个来,说我今天打算跟他来一个“三”级的,我今天打算跟他来一个“二”级的。

避免逃避责任的步骤五:用结构化的工具来减少决策的压力。在开会的时候懂得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把头脑风暴,还有这个书里边所讲的,结构化的开会方法用起来。

很简单,说实话用比不用简单得多。好多人听了那个结构,就觉得好复杂。第一步,第二步 ,哇,你开这个会竟然要七步。

我告诉你,时间上一定比你乱开会节省1/3以上的时间,因为我们试过乱开会。乱开会,就是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反对,然后吵架 最后不欢而散。完了。一个会开好几个小时,没有结论。

但是我们如果使用结构化的开会方法,你会发现,很快,最多几十分钟,很快就结束。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已经节省了大量的开会时间,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试一试,不要看着步骤多,你就觉得复杂,实际上它会大量地节约我们的时间,让我们早点回家陪孩子,这很好。

避免逃避责任的步骤六:行动和反省。做完以后自己反思做得好不好。

避免逃避责任的步骤七:把前六步重复一次。这就是我们说七步改变的方法,你要经常性地重复这前六步,然后慢慢地让自己变成一个善于跟别人沟通责任的人,那这里边的应用场景,我简单地提几个,大家一想想就会觉得太重要了。

比如说专业人士、医生、工程师。

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你会发现经常陷入责任病毒。

然后第二个场景,董事会。我们很多公司跟董事会之间,会有很多很尴尬的这种局面。

有的董事会是管得太多,董事会变成了CEO,整天下决策,这个导致底下人没法干活。

有的公司董事会形同虚设,有了董事会也没法保护董事的利益,因为底下的人什么都不跟你汇报。

那么董事会一定是希望这个公司好的人,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把董事会的人,变成有生力量,让董事会的人和执行层能够良好地结合?这是一个应用场景。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家里边。我们跟我们的孩子,我们跟我们家的保姆,我们跟我们的老人,我们跟我们的老公和太太。

我们在讨论一个责任划分的时候,那我经常听到的话,就是有人家里会讲说,要么你管,要么我管,要么你闭嘴,就经常这样。一旦陷入到这样的责任病毒当中,好了,另外一个人就看笑话了,你让我闭嘴的,行,我闭嘴。

然后孩子变得很糟,行了吧,你赢了。

你看,我们拿孩子的未来和命运在打赌,所以我们得学会怎么样共同承担责任。这里边其实我想补充的一点,就是大家千万不要把责任当作评判的依据,就是很多人不愿意承担责任,或者在责任这方面经常会产生大量的矛盾,就在于,我们总是把责任当作评判的依据。

我们老怕别人说,我们好还是不好,别人说你好还是不好,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做得好不好。

所以,责任是我们做事的机会,当我们能够感受到责任,是我们做事的机会,是我们学习的机会,是我们进步的机会的时候,你才会更愿意主动地去承担大量的责任。

我们宁肯大家都愿意做这件事,也不要说因为伤了心,所以我不做这件事,最后公司里边形成很多没有人做的空洞。

所以,这本书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我特别希望我们的管理者,我们公司的CEO,我们的所有的高管,都能够认真地学习一下《责任病毒》。

因为责任病毒如果做不好,会出现两种可能。

一种就是高管累得半死,因为你什么事都要自己管,要么就是工作没人干,就是底下的人觉得,这事我干不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底下人干错,你也没法纠正,因为我们觉得,既然赋予给人家权力了,我们就不要管了,导致的结果是造成重大的损失。

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领导力上下功夫,能够解决责任病毒的问题。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本月排行

  1. 1【黄江南】教授讲世界经济变局:观念经济学

    9.8 GB

    67657878次浏览

    金融频道

  2. 2【闫帅奇】男性腹肌打造瘦肚子全方案

    9.6 GB

    56456900次浏览

    健康养生

  3. 3【闫帅奇】28天极速减脂计划

    9.8 GB

    43546643次浏览

    健康养生

  4. 4【黄执中】成为懂情绪的高效沟通者

    9.6 GB

    567675349次浏览

    沟通谈判

  5. 5【江无情】福尔摩斯的推理笔记

    8.78 GB

    89866443次浏览

    心理催眠

  6. 6【姜振宇】MBTI性格分析16集

    8.58 GB

    67867866次浏览

    心理催眠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